如果你被查出了晚期癌症,會怎麼樣?
有人選擇堅持接受治療,但也有人表示,癌症晚期就沒必要治了,不如省點錢給家人,以免受罪。
但最近一項新的研究結果出現,或許給很多癌症患者帶來的生的希望。
史無前例!14名癌症患者100%康復
在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》上發表的研究顯示,在美國紐約的一家癌症中心內進行的試驗結果顯示,有14名參加實驗性免疫治療的直腸癌患者實現了100%的康復。在這之後,進行了6-25個月的隨訪,均未出現癌症復發的跡象,也並沒有出現嚴重的副作用。
換句話來說,試驗中提及的這種療法不僅抗癌的效果好,而且副作用還小,或許能夠成為未來抗癌的一個新方向。

那有人好奇了,他們用的這種方法,我們也能用嗎?
根據《泰晤士報》中提到的消息來看,這項試驗中使用的是免疫療法,通過一種免疫治療藥物,每3周服用1次,持續6個月,讓患者體內的癌細胞更快被免疫系統發現,從而及時殺滅癌細胞,根除癌症。
而這種療法的適應症是,針對DNA修復系統並未發揮作用的直腸癌類型。對人體內存在特定的基因突變,並且有罕見遺傳特徵的患者,才能發揮用處。因此想要在更大範圍內進行試驗,還需要更多的時間。

對結直腸癌患者來說,癌症本身也不是不治之症
在數據調查中來看,我國每年約有55萬人被查出結直腸癌,並且其中可能有83%都處於中晚期。對腸癌來說,進入中晚期,再想根除腸癌就難了。
結直腸癌在早期生存率並不低,能夠儘早發現腸道病變,並且及時採取手術切除,五年生存率高達90%左右。但是到了結直腸癌的晚期,生存率會大打折扣,不足50%。想要提高結直腸癌的生存率,能趁早發現腸癌蹤跡,察覺腸癌的癌前病變,是關鍵。

癌症到來前,身體或有3個暗示,別大意
從腸癌的癌前病變發展為腸癌,大約需要5-10年的時間。在這期間,患者的身體也會給出暗示,只不過很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,若你能發現,或許也能儘早治療。
異常一:排便習慣改變
過去每天都3天大便1次的人,在毫無誘因的情況下,每天都要大便1次,甚至一天大便好幾次。這很可能和腸道內的病變有關。腸癌的出現可能讓腸黏膜受到刺激,加快腸道蠕動,從而改變排便的習慣。
異常二:大便帶血
當你發現排出的大便中帶有血絲,很可能和消化道出血有關。由於腫瘤表面的血管較為脆弱,摩擦很可能導致出血。而這些血液會混雜在食物殘渣中形成大便,從而出現大便帶血,甚至黑便的症狀。
異常三:持續腹痛,排便痛
每到進食後、排便的時候,都會感覺到腹部有隱隱作痛的感覺,這種疼痛可能和腸道病變有關,食物消化帶動腸道蠕動,而腸道運動也可能觸動腫瘤,帶來腹痛不適。
這些症狀的出現可能和普通的腸胃疾病有一定的相似性,但也因此很容易被忽視。若你存在較高的腸癌患病風險,在出現這些症狀後,建議及時進行腸鏡檢查,篩查腸癌。

腸鏡——篩查腸癌的金標準
通過這項檢查能夠直觀的了解腸道病變,被視為腸癌的金標準。但很多人因為腸鏡檢查時尷尬的體位和難以形容的感覺,對這項檢查有些排斥。在精神高度緊張的時候,還可能帶來腹痛、不適等異常體驗。
為了讓人們能夠更好的接受腸鏡檢查,提高腸鏡檢查的有效性,也推出了無痛胃鏡。在注射麻藥後,進行和普通腸鏡一樣的步驟,避免因為患者情緒和檢查過程中的一些行為而影響檢查的有效性。
能夠在早期發現腸癌,對儘早接受治療,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也有很大的幫助。目前治療結直腸癌的方法很多,主要還是通過手術切除腫瘤病灶,隨後通過放化療以及一些免疫療法鞏固療效,以免帶來癌細胞復發的問題。

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實驗針對結直腸癌展開,而美國此次的這項實驗也取得了史無前例的結果,14名參加實驗的癌症患者得到了100%的康復率,並且之後並未出現復發的跡象。針對特定基因和遺傳特徵的腸癌患者,這種免疫療法或許能成為新的生機。
但是絕大多數結直腸癌患者來說,或許通過了解身體的異常變化,儘早開始腸癌篩查,在腸癌出現前及時採取措施應對,才是保護健康最好的辦法。
參考資料:
1、史無前例!14名實驗性癌症治療患者100%康復·京報網·2022-06-09
2、新款小型抗癌藥物試驗成功:14名直腸癌患者的腫瘤全部消失·澎湃新聞·2022-06-09
3、健康之路 | 癌症患者現身說法:結直腸癌轉移也能被治癒!·央視科教·2018-04-17